跨国公司强势入围中国家电业
《世界机电经贸信息》 2005-5-10刘云菲 张丽娟
跨国公司进入对我国家电业市场结构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对家电企业之间垄断竞争关系的影响。本文从我国家电业的特点和市场结构状况;跨国公司对我国家电业市场结构的影响;及优化我国家电业市场结构的对策方面进行论述。
我国家电业的特点及其市场结构状况
1.我国家电业的特点
(1)家电业是我国发展最快、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从引进国外设备和技术开始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家电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也只用了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并且涌现出了一批具有相当竞争力的企业集团。1980年我国家电工业总产值只有8.6亿元,而2002年我国电冰箱、空调、洗衣机、微波炉的产量已分别占到世界总产量的21%、60%、25%、51%。
(2)家电业属于一般竞争性行业而非自然垄断行业,这种行业性质也就决定了家电业内部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我国家电业在经历了数轮的“价格战”后,竞争手段不断翻新,发展为质量、服务、性能、品牌等全方位的竞争。加入WTO后我国家电业将完全放开,外国资本全方位进入家电的生产供应链,必将进一步激化市场竞争。
(3)家电业是我国市场化最早的行业之一,在经历了充分竞争后我国家电业中一些规模小、效益差、产品竞争力低的企业陆续退出,通过联合、兼并、多元化经营的方式形成了一批大型企业集团,企业整体结构走向集中,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已相对成熟。
2.我国家电业的市场结构状况
(1)我国家电业过早地进入了成熟期。新兴产业的特点是需求收入弹性较大,而我国家电产业的需求收入弹性降低。尽管家电企业竞争手段不断翻新但都没有形成新的增长点,这表明我国家电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已进入了微利时代,过早地走向了成熟。而进入产业的成熟阶段预示着市场趋向饱和、生产能力过剩、竞争加剧与盈利水平下降将成为一种经济常态。
(2)我国家电企业之间存在着以“降价竞争”为主要特征的过度竞争,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产品结构趋同。我国家电企业仍处于整机仿造、技术跟踪、有限度结构设计和开发及外观改进阶段,缺乏独立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造成我国家电产品普遍追随美国、日本、欧洲的大型跨国企业的开发趋势,造成产品出现同质化现象。产品结构趋同和生产能力过剩迫使企业通过“价格战”抢占市场,无休止的恶性竞价又使我国家电业的平均利润率降至3%~5%,使企业缺乏发展后劲。
(3)我国家电企业相对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下的大型跨国公司,规模较小,集中度不高。我国家电业90年代后进入结构调整期,从小型分散生产到集中规模生产,涌现出了海尔、春兰、格力、长虹、TCL等知名品牌和生产集中度较高的企业。但其在生产能力、技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和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从营业规模上看,2002年全球信息技术公司百强中(很多家电企业也生产信息产品)前10家公司总营业收入为3276.96亿美元,中国电子信息企业百强中前10名(包括海尔集团、广电集团、熊猫电子、TCL、海信集团、长虹、澳柯玛等)的营业收入总额为279.1亿美元,仅相当于前者的7.5%。利润不到前者的5%。而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5%,全球为19.7% 。
(4)我国家电业进入壁垒较低。进入壁垒主要可以分为结构性进入壁垒和行为性进入壁垒两大类。其中结构性进入壁垒主要有规模经济壁垒、产品差别化壁垒、绝对成本壁垒和必要资本壁垒。我国家电企业缺乏规模经济优势,又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这使得商品缺乏差异,弱化了进入壁垒。
跨国公司进入对我国家电业市场结构的影响
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廉价的劳动力诱使外资纷纷加大对中国的投入,索尼、松下、日立、东芝、三洋已扎根中国。加入WTO后,跨国公司将其在中国境内的独资、合资、合作企业作为产品的重要制造基地和出口基地。目前,大型跨国集团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已逐步由制造中心向制造和研发中心转变。跨国公司的战略转移再一次扩大了出口量。据统计,2002年1~6月,我国经营家电产品出口的三资企业占家电出口企业总数的31.38%,其出口总额已达到23.42美元,占我国家电出口总额的52.78%。
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使其在原有的技术、资金、品牌优势上,又享有了中国企业具有的低廉劳动力资源和庞大市场优势,给中国家电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本来已饱和的家电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经营、原材料采购的国民待遇和外销比例规定的撤销都将使进入我国的家电跨国公司成为我国家电市场的主要竞争者,进一步加速国内家电市场(特别是有市场前景的高技术家电和小家电)的品牌份额调整,其结果更可能是“国产的国外品牌”驱逐“国产的国内品牌”。
(2)造成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并可能形成市场垄断。跨国公司通过技术和资本投入我国,开办独资企业或是寻找国内厂家合资,或是以收购兼并、控股等手段收购一些昔日的名牌产品,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占领我国市场,垄断我国家电业,其中不仅包括对市场销售的垄断,也包括对核心技术的垄断。
(3)抬高了国内家电业的进入壁垒。大型跨国公司具有规模经济优势,技术优势和资本优势,且其单位利润远高于国内家电企业,他们在扩大市场份额后通过扩大规模、控制技术提高进入壁垒,遏制国内资金进入家电业。
对策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中国家电行业必须适应新的发展环境,从全球化的视角来制定发展策略,依靠政策法规,把握市场,追求自身发展。
1.通过市场反过度竞争,提高市场集中度。强势企业可以盘活不良企业的资产,相对于国外大型跨国企业,规模较小的也可实行强强联合,扩大生产规模,加快培育和发展以名牌产品为龙头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进一步提高生产集中度、经营集约度,加速合理的垄断竞争格局的形成。尽快建立厂商间的联合及厂商与销售商的利益同盟,共同研发先进技术,缩短销售周期,减少销售费用。
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反过度兼并、反垄断。进一步完善《反倾销反补贴条例》,尽快颁布《反垄断法》,防范和制止外国企业的不正当竞争,特别是跨国公司对我国市场的垄断。实施严格的生产许可、销售许可、产品包装、使用说明和原产地说明等措施,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3.积极与跨国公司合作,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通过合作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质量水平、产品技术含量等,为最终提高自身的整体竞争力积蓄力量。
增加R&D投入,提高产品开发能力。跟踪国际最新技术动态,构筑牢固的现代家电工业的技术支撑点,使企业、行业形成技术进步良性循环的机制,达到可持续发展。同时针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家电企业要加大技术投入,积极取得国际市场的认证,如质量体系方面的ISO9000系列认证,环保方面的ISO14000认证,产品安全性方面的UL、TUV认证等等,这些认证如同市场通行证,是规避发达国家技术壁垒的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
4.“走出去”进行对外投资,运用WTO规则保护自己,积极应对倾销讼诉案件。充分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和贸易机会均等原则,建立起诉、应诉和预警机制,保护我国家电产业的正常发展。国内企业应大力推进国际化经营,培养全球化管理人才,实现国际化和本地化,建立自己的国际性品牌,实现全球生产、采购和销售,既可以开发海外资源和市场,又可以通过海外基地供货规避反倾销讼诉。
目前我国家电大多采取的是贴牌方式(OEM)出口,中国要成为世界制造强国,必须建立自己的世界级品牌和完善的销售渠道。 这点上,可以吸收海尔的发展经验,把效率高的销售渠道作为发展自己品牌的关键要素,充分利用外国公司的渠道更快、更好地切入国外市场,节省人力、财力。